沿着一条贯穿阜山南北的柏油路,走进阜山镇北部大山的山坳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别墅洋房,一条条干净宽敞的村路,一道道花香四溢的绿化带……俨然一处世外桃源。这,便是小有名气的栾家店村。在这里,民风淳朴,村风正气,200余户村民祖祖辈辈在那里安详的生活。谁也没有想到,20多年间,原本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富裕的小康村;谁也没有想到,住了一辈辈的低矮瓦房,变成了一栋栋宽敞明亮的洋别墅;谁也没有想到,交通并不便捷的小山村能够冠上一个个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在荣誉面前,谁也不会忘了村里那位个子矮小的普通女支书王念娟。26年间,她用孺子牛般的耕耘,让栾家店村发生了巨变;用一名党员的责任,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用整整26年、9000多个日日夜夜,实现了自己和全村人的梦想。
希望之梦:不畏困境 点燃村民希望
带着信任走马上任。1992年,时任村妇女主任、政工书记的王念娟,在党员和村民的极力支持和拥护下,当选了新一届的村支部书记。当时的栾家店村,外债达到了150多万,村干部连续4年未发工资,各种义工工资5年没有兑现,谁都不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村支书这一头衔,根本就不是什么“香饽饽”,更像是一个“烫手的烂山芋”。可偏偏,这个看似弱小的女共产党员站了出来。面对家人和亲戚的反对意见,她的第一个梦想,就是重新点燃村民的希望和信任。
带着责任走进群众。要想把村里工作干明白,必须把群众的心思整明白。因此,她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没日没夜地挨家挨户耐心细致走访,在田间地头跟群众干农活,在东街西巷里陪群众唠家常,听听群众有啥想法,在他们身上寻找“灵丹妙药”。在王念娟的笔记中,几乎记录了每一个村民的愿望,也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打算清晰起来。
带着公心将心比心。那时候村里因为欠了供电站3万元电费被停止供电,村民们点了半年的点油灯蜡烛。村里外债累累,从哪来钱交电费?王念娟二话没说,回家跟丈夫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是一个支部书记,我有责任把集体的事看作自己的事。”她把家里积攒多年的生活费偷偷交给了镇上的供电站,当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很多村里老少打心里感激王念娟,让村民在王念娟身上看到一丝希望。
由于王念娟从家里拿钱上交电费一事对村里百姓有所隐瞒,导致部分村民认为村集体刻意隐瞒了财务。做了好事却被村民冤枉,王念娟并没有责怪村民,而是着手开展了一项新的工作——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凡是热点问题一律提交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都要留存文件形式,凡是村内的哪怕一分钱的花销全部对村民公开。这种最原始的村务公开制度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内涵并一直延续至今,村民看到明白账,干部办事腰板直。同时,她还创造性地推出了“早点日记”制度。每天早上7点在村委会会议室,14名村干部和工作人员都要逐个发言,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陈述,并对当天工作任务和明天工作计划作出说明。“早点日记”让该村的所有干部养成了自觉干事的好习惯,树立了清正廉明的威信。
富裕之梦:不惧贫困 引领村民致富
经过长时间整治,村风、民风,村内环境有所改善。栾家店这座小山村,恢复了曾经的和谐安详。然而,对于王念娟来说,发展村集体经济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村集体经济有了保障,才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把旧资产“变废为宝”。王念娟首先想到了村集体仅有的一处“家产”——一幢设备陈旧的选矿厂。转了一圈又一圈,各种经营方式衡量了好几遍。既然是村里干集体赔,不如试试承包经营的方式。有了这个想法,她第二天一早便召集村“两委”开会,大伙一致研究同意,村里将选矿厂一次性承包出去,期限为4年。此举不仅清欠了村里村外所有欠款,还赢得2万元的集体节余。为了让群众手头“宽裕”,王念娟将目光瞄上了红富士苹果,集体拿出100余万元,帮助村民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近几年,栾家店村生产优质红富士200万斤,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增加了2600多元。
发展商贸繁荣经济。栾家店村曾有一个80余年的集贸市场,可因为交通不便、场地太少,生意冷落。为了把市场利用起来,王念娟到处咨询学习经验,投资80多万元,对旧市场进行了全面整修、硬化、绿化和亮化,总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摊位1000多个,日交易额100多万元,成为全镇最大的集贸中心。村里从事各行各业的业主已达80多户,年可安排劳动就业岗位300多个,实现收入220多万元。
幸福之梦:不懈追求 送给村民幸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王念娟的带领下,村集体日子逐渐好了起来,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然而,如何能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又成了王念娟的一桩心事。
在她的带领下,旧村改造树新颜。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211栋别墅楼的旧村改造项目开始实施并落地。建设项目由村里统一建设、装修,大到道路的名字,小到村民家门口的花坛,村民完全不用操心,王念娟这位“女当家”都为村民考虑到了。每一个工程细节,她都非常用心,多次与设计公司商讨,图纸改了好几次。随着车辆在农村普及,她要求设计了车库;考虑到夏天乘凉需求,她特意将二楼阳台拓宽……为了给村民省钱,她去了淄博、临沂六七趟,终于选到价钱最合适的窗帘和瓷砖,为全村节约了五六百万元。村里还先后出资710多万元成立、改造村街道和河道、建设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以及社区篮球场、文化礼堂等十几处文体场所,农民也可以开展读书、看报、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