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工信息 >> 详情

抓好带头人 建好新农村 ——“选拔、使用、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5/11/4 阅读:386

抓好带头人 建好新农村

——“选拔、使用、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调查与思考

 

招远市委党校

 

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主要是指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以及村民委员会主任。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是党员群众的领头雁、排头兵,他们的能力与积极性如何,直接关系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市西湖街道调研时强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在新农村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选、用、管三个环节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值得我们关注、思考和研究。

 一、基本成绩

近几年来,我市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组织带头人选配质量明显提高

市委明确提出“好人+能人”的选人标准,并对农村干部选任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在换届前或村干部调整前,乡镇党委都按要求安排专门的考察组对拟任村干部人选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进行全面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向党委作专题汇报,由乡镇党委召开会议集体讨论研究,从而确保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在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充分尊重民意,严密执行程序,用准配强了村干部,有效壮大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年终,乡镇党委组织专门的班子对村干部进行逐一考核,凡不能胜任工作、反映不好的村干部则及时进行了调整。

(二)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根据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我市出台农村干部“一定三有”、干事创业考核奖励、《关于做好农村“两委”干部工作补贴统筹发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系列文件,建立起了集日常管理、待遇保障、考核激励于一体的管理体系。为确保村级组织有稳定的经费保障,2013年,招远市镇两级安排财政资金2705万元,按照千人以上村5万元、千人以下村3.5万元的标准,逐村落实运转经费。2014年,按照上级提出的“村级组织办公服务经费达到5万元/村”的硬指标,市镇两级财政安排资金3126.5万元落实村级组织办公服务经费。今年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两委”干部工作补贴统筹发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确保每名村党组织书记年工作补贴不低于1.5万元,为稳定基层、保障运转、激励干事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层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化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村“两委”换届后,及时出台了《招远市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深入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规范村“两委”领导体制、决策程序、“三务”公开等事项,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2013年,着眼于实际需要,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落实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对村级议事决策、“三资”管理、村务监督、评估审批等重大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引导村干部照章办事、依法行事。今年上半年,一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三会一课”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和规范农村活动日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落实农村干部坐值班制度意见》等三个文件,逐步建立起了严格基层党内生活和基层规范管理的新常态。

(四)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随着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断深入人心,村干部的履职行为从以往的管理逐步转为服务,更多地向群众比较关心的、能直接带来实惠的方向出发办事。自2010年以来,虽然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大部分乡镇党委都着手引导村级组织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实事”成为村级班子的“新名片”、成绩单。例如,毕郭镇党委自2010年开始在全镇44个村推行了“晒红榜”,主要是对村级当年用在办实事方面的资金进行公开评比,连续推行该项目3年后,全镇共有32个村“晒”出了资金、办了实事,更是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为村办实事的浓厚氛围。2013年,我市制定出台了《招远市农村干事创业考核奖励办法》,市财政每年列支59万元,对80个干事创业突出的村班子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浓厚了基层创业氛围。2014年,进一步健全了镇村两级党组织为民办实事承诺践诺评诺工作机制,使村级干事创业、为民服务迈入了制度化轨道。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在村干部的选拔、使用和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人难

 一是优秀后备力量不足。近些年来,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求学,务工有出息者不愿回村,求学毕业者回来更少。致使村子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幼几类人,适合做村干部的人选本来就寥寥无几,再加上一些现职干部出于“不发展竞争对手”的考虑,多年不发展党员、不培养后备干部,使得部分村后继乏人的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市农村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2792名,仅为农村党员总数的10.6%60岁以上党员11769名,占45.1%;有近50个村没有40岁以下的党员。

二是部分参选人目的不正。有的参选人进“两委”的初衷不是为村民办实事,而是出于私利,认为当上村干部有利可图,为“名”为“利”参与竞选。有的参选人考虑自己当选的可能性不大,存在“我干不成你也别想干”心理,在选举过程中故意捣乱。从以往换届情况看,个别参选人胡乱承诺,为了当选不择手段。部分村存在宗族派性势力,把村“两委”换届选举视作宗族、宗派势力的比拼,互相攻击,干扰选举。这些问题,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也打击了部分优秀人才的积极性。

(二)用人难

一是农村干部晋升空间不宽。大多数的村干部感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明,发展前景不好。某村一位村支书说:“一介村支书,工作再优秀,身份永远是村干部,永远是个农民,泥腿子怎么也跃不了农门,似官非官,非农实农,身份尴尬,政治上没奔头,所以工作上也就没有劲头。”

二是农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村干部素质相对不高,特别是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环境,不会用新办法开展工作,也不善于积极为群众服务。由于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等条件的限制,一些村干部难以开展工作,加之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甚至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客观上助长了一些村干部不作为和难作为的现象。

(三)管人难

一是农村干部对政策理解有偏差。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的、不在编、不脱产的边缘化干部。个别村的村委主任存有自己是由群众选的、党组织无权诫勉的思想,处处与组织对着干,甚至带领群众上访,乡镇党委对于一些不称职的支部书记还有调整任命权,但对村委主任却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由于派性等原因,依靠法定程序罢免村委主任很难在实践中实现。

二是管理制度执行不平衡。我市现在的农村管理制度,无论是管人还是管事制度都是比较健全的,像农村规范化管理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等都是比较好的管理制度,但在部分村并没有能够得到严格执行,一些村干部或为了提高效率简化程序,或为一己私利绕过制度随意妄为,使这些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群众意见很大,甚至引发一些上访事件。据统计,2011年至今,全市农村揭干信访案件中,因支部书记工作不规范、不公开引发的占93.1%

三是教育培训不够系统、经常。农村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知识面窄、思想不够解放、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但目前还缺乏对农村干部系统地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大多数都是由市里统一组织的,乡、村组织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次数很少,导致村干部知识更新不快,工作能力不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常常有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感觉。

三、对策措施

(一)选得准

一方面要拓宽选人渠道。打破行业、身分、地域和村际的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采取群众选、党委派、支部请、后备储等办法,精心选拔那些开放型、知识型、实干型、开拓型、廉政型的年富力强的“五型”党员群众担任村干部。一是从村内能人中选村干部。积极鼓励和支持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乡镇企业经营者、专业大户、致富能手、退休退职干部担任村干部。二是推行跨村选拔村干部做法。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束缚,鼓励优秀支部书记兼任外村支书或优秀青年到村外任职。三是鼓励机关青年到村任职。通过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积极鼓励机关中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熟悉和热爱农村工作的年青干部到村任职。四是引导大学生担任村干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可以推动城乡人才的逆向流动,向农村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帮助农民群众理清思路、加快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五是重视培育村级后备干部。要在每个村储备12名后备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要由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推荐,经镇党委考察后确定。要对村级后备干部建档造册,严格管理,定期培训,跟踪培养。村党支部要为后备干部安排一定的工作,强化锻炼,提高能力,增强其在换届选举时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党员群众。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发放宣传材料、上门讲解、文艺演出、动员会、培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关宣传,把对选民的宣传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形成常态。要大力宣传党组织与村委会选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意义、程序及要求。要广泛宣传通过换届选举选拔出来的优秀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群众的认知和行为,特别是要让群众明确应该选什么样的人,不应该选什么样的人。要加大反对封建残余思想的宣传力度,从舆论上引导农民群众摆脱各种封建残余意识,尤其是宗族意识的束缚,走向自主、自立、自强。

(二)用得好

一要完善保障体系。农村是基层工作的起点,也是重点,村干部是农村各项事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改善农村干部待遇,不仅是筑牢农村稳定和谐的基石的需要,也是为农村留住人才、为农村发展蓄力的要求。一是要让村干部经济上有“干头”。要严格落实《关于做好农村“两委”干部工作补贴统筹发放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切实做到既有底限,又能做到村干部报酬与政绩挂钩,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让村干部生活上有“想头”。建立定期走访村干部制度,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要与他们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千方百计地帮其解决,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还要探索建立村干部人身意外伤害、大病医疗保险等制度,有条件的镇(街道、区),可定期组织村干部进行体检。三是要让村干部离任后有“盼头”。各镇(街道、区)要依据实际情况把村干部的养老、医保作为重要内容抓实,资金来源可采取财政、个人共同分担的办法。在条件允许的镇街也可以探索建立村干部正常离任安置制度,根据村干部任职岗位和任职年限发放生活补助。对家庭特别困难、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离任村干部,还可以纳入农村低保的范畴,以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二要搭建创业平台。要建立和完善发挥村干部作用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大财政帮扶支持力度。落实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持续开展后进村帮扶活动,给予农村基层组织一定的资金支持,让基层真正有能力管好群众期盼的事、有钱办群众想办的事、有场所让群众参与议事。二是协调好农村“两委”关系。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为基层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建立顺畅的组织结构。三是鼓励干部带头发展经济。动员村组织带头人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组织,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推动发展作用。实践证明,当村组织带头人成为致富能手、领富能人时,村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会提高,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就有了坚固的基础。四是继续落实农村干部承诺践诺制度。创建农村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让党员干部以承诺为起点、以践诺为关键、以评诺为推动,通过向群众承诺、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三要强化激励机制。一是加大表彰力度。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工程”,扎实开展各类农村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在实践中培树典型、发现人才,大力宣传农村干部的先进事迹和时代风采,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二是提高政治待遇。建立对村干部的表彰奖励机制,定期开展“先进村”、优秀村干部等评比表彰。继续推动农村干事创业奖表彰工作,把政治荣誉感和经济激励两把抓手同时用好。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双带”本领强、群众威信高、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列席乡镇党政联席会,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并由乡镇党委推荐,通过法定程序选举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是鼓励成长进步。对勤奋工作、政绩特别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大胆打开政策口子,增加从农村一线干部中选拔考录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公务员队伍和乡镇领导岗位,为村干部打开上升通道,让他们工作上有奔头、干好了有盼头。

(三)管得住

 一要完善考核办法。要紧紧抓住“业绩与报酬挂钩”这个“牛鼻子”,对村干部实行半年目标、年度目标、任期目标管理,将全村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量化,分解到具体的村干部。一是抓好任期责任书落实。村干部上任前签订的任期责任书,每年签订的年度责任书,都要利用公开栏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并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二是实行年度述职制度。村干部每年要就承诺目标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并由党员、群众对村干部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无记名测评。   

二要落实管理规定。目前,我市已经出台了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规定,这是村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总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一是要严格落实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四议两公开”等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定期公开村里的重大事务,特别是村里的财务开支情况,落实好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二是要完善“村民说事”制度。对党员、群众提出的质疑和要求,村“两委”要认真负责地予以解释和答复,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实行离任、任中相结合的经济审计制度,审计内容包括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活动情况,审计结果向本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公开,并向乡镇党委、政府报告。四是建立谈心、谈话、诫勉、调整制度。加强对村干部思想、组织、工作等的日常管理,定期组织村干部进行谈心、谈话,了解村干部思想和工作状况,有的放矢地对其加强各方面指导。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工作实绩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村干部,要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村组织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人办事。  

三要加强教育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因此,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复合型、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培训,切实解决村干部“不想干”和“不会干”的问题。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要建立经常性教育机制和活动情况反馈制度,采取党课、讨论、参观、座谈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教育具体化,坚定他们的发展信心,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他们乐于奉献,热心发展,解决村干部“不想干”的问题。二是要重视业务学习。要经常组织村干部学习领导科学、村级事务管理、科学决策、群众工作、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等知识。要注重培训的普及面,每年要集中对村干部进行轮训,并加强新任村干部的任职前培训。三是突出实践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践培训。一方面,聘请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围绕资源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销售流通等内容进行分类培训。另一方面,采取“跟班学习,实践学习”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派村级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异地培训,或分批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和调查研究,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本领。

 

 

 

 

 

电脑版 | 手机版 |智慧党建APP |手机登录
党员教育中心 龙盟科技 Tel:13806308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