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家村共有150户,445人,党员24名。近几年来,在党支部书记杨守高带领下,全体党员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工作宗旨,坚持急民所急、忧民所忧,严格自律,全村党群干群关系密切融洽,村情稳定,经济发展,实现了由乱到治、从穷到富的巨大改观,先后荣获“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干事创业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杨守高书记也曾多次获得招远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杨守高同志自担任小杨家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导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为民服务为切入点,改善环境,提升素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改善村容村貌。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为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完毕,所有空闲地全部绿化、美化。其次,村集体集中检查督导与群众自觉维护相结合,高标准治理村内环境卫生。广大干部群众都能自觉服从全村规划。全体各户年初志愿申报室外卫生模范户,每月底检查验收。
(二)重视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文明素养。一是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共设有一场、一校、一站、四室,即文化广场、农民文化业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站、阅览室、图书室、文艺排演室、游艺活动室,电视音响配套,文化活动器材应有尽有。文化广场占地525平方米 ,设有篮球场一处、音乐健身广场两处、乒乓球台两处,健身器材一套,便于村民开展篮球、乒乓球及健身活动;设有石桌、石凳,便于村民休息;还设有“新石器时代广场”,其中有石磨、石碾等石器工具,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教育;还在村内多处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如“粮食打下场,先给爹和娘”等,开展孝道教育;建设红白事招待场所,配齐水、电、用具,为群众提供方便。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活动。经常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排练节目、秧歌等,积极参加街道统一组织的秧歌汇演活动;组织村民学习科技知识、法律知识、致富技能,观看文艺节目。全村呈现出村风正、民心顺、干劲足、精神旺的文明、和谐、喜庆景象。
(三)积极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根据两委分工,他们归纳了11个服务项目,概括为“八必管”和“三必到”,具体细化量化到人,制定了严格的责任制。“八必管”是:三夏三秋服务必管、抗旱防汛防火必管、上山机耕路水利设施必管、打架斗殴必管、治安巡逻民事纠纷必管、婆媳不和子女不孝必管、乱圈乱占必管、村内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清理必管。“三必到”是:村民遇到天灾人祸,农村干部必须到场协调处理;村民重病住院,农村干部必须到场看望;村民去世,农村干部必须到场吊唁慰问。
二、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模式,解决问题,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建立党员联户网络,执行党员联户制度。凡是有联户能力的党员依照居住位置就近联系10户左右群众。负责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知参加村里开展的各项活动等,经常性地与联户家庭进行思想交流,关心其生产、生活,帮助困难户排忧解难。党支部每半年听取一次联户家庭对联户党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在全党会议上通报,作为评先树优的条件之一。
二是执行“五级联调”制度,化解矛盾纠纷。村民发生纠纷首先由包户党员调解,按照包户党员、党小组长、政工负责人(调委会)、村委会、党支部的顺序进行调解,直至调解成功。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奖罚标准。
三是实行“契约化管理”,处理村级大小事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杨守高为组长的小杨家村契约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社会事务签协议、经济活动订合同、政治事项看纪要”的原则,集中采用协议、合同、纪要三种形式八步流程签订契约,促使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加强自律,互相监督,使整个过程成为一个民主决策、民主理事的过程,对村民坚决做到言必行,诺必践,在全村形成处理村级事务“重契约、讲诚信”的浓厚氛围。
四是结合党员包户,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对有不遵纪守法、不服从规划乱圈滥占、不参加村里会议、不孝敬老人、家庭不和睦、打架斗殴、破坏村规民约、违反契约化管理等情况的家庭,不能被评为“文明家庭”。每年年底评出的文明家庭户在70-80户左右。
三、以廉政建设为保障,明确职责,公开透明,让群众信任和依赖干部
一是党支部严格自律。凡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党支部一班人首先要做到。在纪律上,党支部一班人天天按时上班,定点定时签到,坚持卫生值日;在工作上,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定期向全体党员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在生活上,提倡俭朴节约,严禁向群众吃拿卡要。
二是加强党小组管理。全村有三个党小组,三个党小组长。年初根据两委分工,由政工书记分工负责党小组工作,年终根据责任制进行全面考评,与工资挂钩;同时,健全了管理制度,制定了每个党小组职责范围以及每个党员包户的奖罚政策。
三是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定期组织党员进行理论学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使全体党员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是加强政务财务管理。村两委始终坚持民主决策和办事公开的工作原则,切实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特别是了解村集体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减少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误解,树立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