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张星镇地北头王家社区是招远市8家示范性农村社区之一,服务地北头王家、抬头赵家、小刘家、杜北、杜东、杜西等6个村,共有村民1911户。社区的6个村全是特色农业村,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较早,现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地北头王家村是大樱桃产业村,全村960亩土地,有近700亩种植了乌克兰、美早、拉宾斯等名优大樱桃,年产樱桃近60万斤,去年曾承办招远市首届大樱桃采摘节;抬头赵家村自2012年以来,积极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等设施农业,现有蔬菜大棚56个,占地125亩,主要种植蘑菇、黄瓜、西红柿等有机蔬菜,年出产各类蔬菜100余万斤;社区的小刘家、杜北、杜东等村受这两个村的辐射带动,也都积极发展大樱桃、草莓等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近年来,尤其在成立地北头王家社区之后,张星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结合地北头王家社区各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区各村发展大樱桃、有机蔬菜、有机草莓等特色农业,膨胀产业规模,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了社区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的“话语权”,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先导、以政务党务“下沉式”服务为保障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径。年初,招远市召开的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全域城市化的宏伟蓝图,为加快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站在新的起点上,招远市张星镇党委、政府重新梳理社区建设思路,决心继续抓好农村合作社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借鉴贵州塘约村“组建村级合作社,让土地回归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农民脱贫增收”的成功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确定了以党建为引领、以土地流传规模化运营为基础、以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加快建设产业主导型农村社区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借鉴贵州塘约村经验,让合作社成为特色农业膨胀规模、打造品牌的“加油站”
地北头王家社区现有大樱桃种植合作社、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有机草莓种植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社3家,社区服务中心为合作社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场地,配备农机服务站、农民讲堂、农资超市、电商服务中心等,为农民提供从技术培训、种苗提供、修剪养护到农资团购、销售推广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社区先后牵头组织了大樱桃论坛、大樱桃采摘节、无公害蔬菜采摘等活动;引导合作社注册了“金鲜”大樱桃等农产品品牌,组织农户参加烟台果蔬会、名优大樱桃评选等活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积极发展“互联网+”,将蔬菜、果品等在禾仙家农产品网商平台、京东生鲜进行统一销售,初步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二、借鉴贵州塘约村经验,让农村社区成为农民合作组织优化服务、发展壮大的“孵化器”
张星镇充分认识到社区建设和合作社发展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稳健发展,可以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群众增收;与此同时,合作社发展了,社区在农村经济领域的引领、指导、推进作用就可以进一步放大。于是,张星镇积极在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目前,正在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全社区6个村的覆盖,在此基础上,计划利用一到三年时间,以点带面,对90%的土地实行集约化规模种植,土地种植活动全部由合作社组织实施,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努力把社区打造成招远最大的大樱桃种植基地、无公害草莓种植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配送基地,让社区成为培育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抓手,把地北头王家社区建设成为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服务整合优化为支撑、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特色的招远版“塘约”村。
三、借鉴贵州塘约村经验,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型、创新型社区建设的“主心骨”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塘约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选优配强了一个积极作为、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党总支班子,在于对党员干部及党员实行“积分制”和“驾照式”的管理,突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关键时刻书记带头、党员先上,形成了坚强的“主心骨”。在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建设地北头王家特色农村社区的进程中,张星镇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强化目标责任捆绑管理,与社区党员签定目标责任书、“帮穷带富”承诺书,让农村有种植经验的党员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施“软目标”“硬考核”,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建立了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实行党员奉献积分管理,激励社区党员计划带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孝敬公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随着下一步社区创建提升步伐的加快,招远市张星镇将不断完善地北头王家社区的服务功能,强化政务、村务、党务服务,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班子凝聚力不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