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扎根基层的挂帮机制。以村为单位,实施“细胞工程”,推行“1+N”结对帮扶模式,构建“党建连心网”。实行基层党员干部联户包户和机关干部包村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实现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无缝链接”全覆盖。统筹推进干群连心室、群众工作室、群众说事室、远程教育室、道德讲堂“四室一堂”同步建设。采取“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模式,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设立四德榜,评选村道德模范。细化机关干部包村考核细则,确保每名机关干部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6天。
二是完善坚强堡垒的服务机制。强化政治功能、注重政治引领、严格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按照“看班子运行、看发展成效、看村风民风、听群众评议”的“三看一听”标准,抓好党组织分类定级,采取销号管理,对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整顿转化。实施基层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动、资源共享、发展共谋”原则,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化,作用发挥最大化原则,继续推行机关站办科室与村党支部“一对一”联建。
三是完善强筋壮骨的发展机制。按照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定位,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启动实施“以党建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工程,培育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城区村,主要实施旧城换新颜工程,启动实施了龙王庙下、丁家庄子、城里、西吕家等村的旧城旧村改造,同时,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引进金融、服务、零售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在郊区村,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观光农业,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目前,形成了郭家埠蔬菜、东观草莓、石门郭家苹果、石门孟家无核葡萄、楼里头大樱桃等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