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利:以创新驱动发展 靠人才引领未来

发表时间 [2016/11/17]    点击次数 [711]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年来,烟台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实现“一二三四五”总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宽的视野谋划人才工作,不断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能量,为率先走在前列提供强大智力支撑。目前,全市共有高层次人才6万多人。国家级层面,有院士3名,柔性引进院士51名,“千人计划”专家57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4名;省级层面,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2名,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8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2名,齐鲁首席技师77名。2015年,烟台市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一、强化“人才优先”理念,求贤若渴、真心实意“爱才”   

区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我们立足大局放眼全局狠抓人才工作,努力以人才引领区域发展。坚持在战略层面高标准谋划,把人才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摆到前所未有的位置,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精心编制烟台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在全省乃至全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工作目标、思路和政策,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力争到2020年,全市两院院士达到10人、“千人计划”专家达到100人、“万人计划”专家达到30人。其中,芝罘区、莱山区、烟台开发区、烟台高新区新增和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院士要分别达到5人以上;各县市区至少新增或新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千人计划”专家1人以上。

坚持在政策层面高水平创新,认真梳理现有人才政策,提出了包含40多项人才政策的“废改立”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拓展高端人才引进“双百计划”的意见》《烟台市高层次人才配套服务暂行办法》《烟台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管理办法》等一批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正抓紧研究出台《关于鼓励优秀人才在烟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人才工作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意见》《关于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引进高端人才(团队)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同时,加快实施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扶持政策,鼓励成立各类天使基金、种子基金、股权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创业投资更多向创新创业人才起步成长的前端延伸。全市共设立各类基金、基金管理机构和投资机构122家,基金总规模593亿元。坚持在推进层面高效率落实,市委专门召开全市人才与创新发展工作座谈会、全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会等一系列会议,明确提出“以创新驱动发展、靠人才引领未来”,全力打造活力四射动力澎湃的创新型城市;今年市“两会”期间,在《烟台日报》开设“县市区委书记谈人才”专栏,各县市区委书记对做好人才工作公开承诺工作目标和服务保障措施;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提高考核比重,调整考核重点,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引进考核目标细化量化到各个县市区,并及时督导推进、定期调度、跟踪通报。  

二、着眼提升人才支撑能力,海纳百川、广开渠道“聚才”   

我们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千方百计招引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一是舍得真金白银招才。舍得拿出位置、拿出平台、拿出待遇、拿出荣誉引进高端人才。比如,对新引进的高端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市级财政分别给予最高600万元和300万元的资金资助;对新引进人才工作突出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补;对新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40万元的建站补助,等等。各县市区也纷纷出台“含金量”高、创新性强的政策文件。烟台开发区出台了《社会化引才激励实施办法(试行)》,不但重奖高端人才,而且对成功引进高端人才的单位或个人最高给予20万元资金奖励;莱山区发布“莱山英才计划”,斥资亿元招揽人才;龙口市实施“聚才兴龙”工程,对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给予专项补贴、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蓬莱市出台“仙境英才”引进计划,对创业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资金支持和100万元的贷款贴息。二是聚焦“四个突出”引才。突出引进领军人才,突出引进高技术人才,突出落地引进,突出引进人才与搭建平台并重,坚持市级领导同志带头走访、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常态走访、骨干企业定向走访,广泛开展“招才引智大走访”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千人计划”专家由2014年的31人增加到目前的57人。今年以来,新增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9人,占全省入选人数的39.1%,居全省第一位,总数达到15人;5人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总数达到7人;6人进入泰山学者公示名单,2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人选通过陈述答辩。开展“2016年高校院所走访活动”,先后赴南京、合肥、上海、兰州、太原等市34家高校院所走访对接,征集科技成果5000多项;积极与中国侨联、欧美同学会、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开展交流合作,就共建烟台市欧美同学会、开展“千人计划”专家联谊活动、引进人才项目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邀请“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领导来烟考察对接,组织赴广州“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考察,达成了在烟建设“千人计划”创业服务中心合作意向,制定建设初步方案,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中;举办了第九届“海洽会”•海外高端人才烟台行暨首届“业达智汇谷”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邀请30名“千人计划”专家来我市开展项目路演和实地考察,落实了一批人才合作项目。龙口市举办了“千人计划”专家龙口行活动,14位“千人计划”专家向龙口市85个重点企业推荐了合作项目;牟平区举办了2016年“院士牟平行”活动,邀请工程技术、信息融合、环境工程等领域5位院士和2位专家来烟举办专题讲座,深入企业考察调研,并确定今后每年举办养马岛“院士论坛”,推动院士行活动常态化。三是创建专业园区聚才。积极搭建利用市场化机制招才引智的高层次平台,高效推动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档升级,目前已吸引36家知名人才服务机构入驻,并成功获批国家级产业园区,成为国内4个国家级人力资源园区之一。在今年举行的“2015-2016大中华区最佳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选”中,园区又荣膺“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奖”,是该评选举办十年来唯一获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5月份,产业园承办中国人力资源技术与服务大会,与韩国能率协会、HRoot共同成立全国首家中韩(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中韩自贸区(烟台)人力资源合作交流中心,有力促进了中韩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全力抓好人才载体建设,不拘一格、多措并举“用才”   

我们在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人才载体建设,着力为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是坚持专业化运作,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抢抓中韩自贸区建设机遇,探索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国际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目前已列入产业园建设总体方案和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积极推进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建设,先期在人才基础较好的高新区、莱山区、福山区、开发区设立4个分园,努力培育智力集聚、创新活跃的市场主体,打造人才、技术、项目一体化引进的示范园区,力争今年10月份启动运营。加快促进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各类专业园区提升层次,努力建设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舞台。二是坚持市场化手段,搭建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工程、金蓝领培养工程等系列人才工程,以产业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广泛招揽专业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加快聚集能够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把更多优秀人才吸引到产业发展中,努力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三是坚持产业化方向,搭建科技人才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平台。积极争取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在烟设立应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院、科技园、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引进建设以高端人才团队为支撑的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研发机构与高端人才团队的一体引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均在烟台设立了分所或研究中心,福山区“高端人才智慧创业园”、莱山区“北科大台海(烟台)先进装备研究院”、开发区“新材料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高新区“海创智库(“千人计划”)烟台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龙口市“国家级标准科技孵化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都在加快推进。目前,全市9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结合。共有科技系统认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家;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7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25家。共有发改系统认定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实验室17家。共有经信系统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8家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  

四、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想方设法、竭尽全力“留才”   

我们对标先进城市,以“无微不至、无所不包”为追求,明确提出力争实现“人才服务全省最好”的目标,千方百计让各类人才有“来到烟台就是烟台人”的归属感、有“在创造价值中体现价值”的成就感、有“在创造财富中名利双收”的获得感。

一是建立“烟台优才卡”制度,让人才舒心生活。为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办理发放“烟台优才卡”,优才卡除涵盖市民卡所有功能外,持卡人还可享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安居住房、医疗保障、科研服务等10余项特惠服务,并在市人社局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由政府部门指定的专门人员为持卡人负责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让人才用心工作。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予以适当提高;对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明确兼职收入归个人所有。同时,进一步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定期开展烟台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青年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等推荐评选活动,对做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三是积极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专心发展。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推动人才联络服务常态化、精细化。截至目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联系专家500余名,解决各类问题困难700余件;建立常态化开展高端培训制度,先后组织八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修班,累计参训各领域人才318名;开展“人才政策送企业”活动,走访规模以上等重点企业3500多家,发放人才政策资料1.2万余份,收集企业人才需求岗位2600余个、意见建议720余条,在全市上下努力创造激励人才干大事创大业的良好条件。

电脑版 | 手机版 | 手机客户端
COPYRIGHT (C) All Right Reserved 党员教育中心 龙盟科技 Tel:13806308988 备案号: 京ICP备88888888号
技术支持:党员教育中心 您是第 00769104 位访客 管理登陆